海陆蛙

Fejervarya cancrivora   Gravenhorst
   

  43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依据海南(19雄、14雌及蝌蚪)标本。
   成体:雄蛙体长60mm.雌蛙体长78mm左右,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423。头长等于或略大于头宽;吻端钝尖,吻棱圆,不很明显,颊部向外倾斜而宽;鼻孔略近吻端;眼间距窄,约为上眼睑的2/3,与眼径相等;两眼前角之间有-白痣粒;鼓膜大而明显,鼓膜至眼后角的距离为鼓膜直径的3/4或相等;犁骨齿很强,始自内鼻孔侧前缘,向后中线斜行但不相遇,呈“”形;下颌前端无齿突;舌后端缺刻深。
前肢较短;指端钝圆,指长顺序3、1、4、2,第一、第三指几乎等长;关节下瘤明显;有掌突但不甚明显。后肢粗壮而短,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眼后或鼓膜,左、右跟部相重叠或相遇,胫长小于体长之半;趾末端钝尖;趾间全蹼,但缺刻较深,第四趾及第二、第三趾内侧之蹼不达趾端,第二、第三趾外侧以缘膜达趾端,第五趾游离侧缘膜发达;关节下瘤比指上的小;内蹠突长而侧扁,有游离刃,其大小为它的远端到趾末端距离的-半,无外蹠突;有跗褶。
背面皮肤较粗糙;从上眼睑后方向背侧有-纵行不连续的肤棱,其间和体侧有长短不一的肤棱4-8条,在肤棱上有小白刺粒,-条明显的颞褶从眼后角经过鼓膜上方,向下弯至肩部;上唇后部有-条肤棱向下到口角后几乎与颞褶相遇;背后部、肛周围、后肢背面散有细小疣粒。腹面皮肤光滑。
生活时颜色变异较大,深浅有所不同,-般背面褐黄色,背面及体侧有黑褐色斑纹,上、下唇缘有6-8条深色纵纹;两眼间有“”形斑,在背面肩部之间“W”形斑明显,后面还有-个或明或暗的“”形斑;少数标本从吻至肛上方有-条宽窄不一的黄白色脊线;前臂及股、胫部各有3-4条深色横纹,胫部横纹在内侧明显;雄蛙咽喉部两侧为黑灰色,雌蛙咽喉部为细网状斑纹,少数雌蛙和次成体咽喉部无斑纹或不明显。腹面为浅黄白色。液浸标本斑纹仍然可见。
第二性征:雄蛙体型略小;前肢较粗壮,第一指上黄白色婚垫很发达;有-对咽侧下外声囊(该部皮肤深色);有雄性线。
   蝌蚪:10月4日在文昌建华山的路上水洼内采到23个后肢长4.7mm左右的蝌蚪,头部窄,吻端较尖,腹部宽大,头体略成三角形;第33-35期的蝌蚪后肢长4.7mm,全长34mm,头体长14.0mm左右,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.5倍,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424;尾鳍弱,末端尖。口小,唇齿式为Ⅰ∶i+1/Ⅲ,下唇齿内面两排几乎等长,外排略短于内面两排,外面两排相隔很近;口角及下唇两侧的唇乳突两排,小而密,下唇中央缺乳突;角质颌强。在眼后及其腹面距口后2.5mm处有-横的凹痕;出水孔在体左侧斜向后上方;肛孔开口于尾基右侧。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外形与泽陆蛙 Fejervarya multistriata 相近。但海陆蛙体较大,体长为55-89mm;第五趾游离侧缘膜发达;无外蹠突;雄蛙有-对咽侧下外声囊。栖于近海边水塘或半咸水地区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雌蛙生活于海拔10m左右近海边的咸水或半咸水地区。据调查,其活动范围-般不超出咸水环境50-100m之外,故当地群众称之为“海蛙”;由于它主要以蟹类为食,又名“食蟹蛙”。此蛙白天多隐蔽在洞穴或红树林根系之间,傍晚出外到海滩觅食。 据费梁和叶昌媛解剖48只采于海南文昌的标本,除5个空胃以外,蟹占食物总个数的76.6%,-个胃中最大食量有蟹5只;此外还有螺类及其他软体动物、蚁类、鞘翅目和其他昆虫。解剖14只采于海口的标本,除4只空胃以外,虾占食物总个数的85.7%,-个胃中最大含虾量有19只;此外有蟹、鱼和昆虫。从食性种类和数量可以看出,该蛙生活在海边或半咸水的地区,主要以蟹、虾等为主要食物。但由于栖息的环境不同,食物有-定的差异,如海口标本多采于距海边稍远之半咸水地带,蟹类较为少见,故多以虾、鱼等动物为食,而文昌标本采于海岸边红树林,该地蟹类较丰富,则以蟹类作为主要食物。

海拔范围

雌蛙生活于海拔10m左右近海边的咸水或半咸水地区。

国外分布

中南半岛,加里曼丹、印度尼西亚向西至帝汶。本种被引进到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(Frost,2004)。

国内分布

台湾(台北、新竹、台南、花莲)?澳门、海南(海口、文昌、琼山、陵水)、广西(北海、防城、合浦)

经济意义

从该蛙的食性分析,主要以蟹、虾、鱼、螺类、软体动物、蚁类、鞘翅目和其他昆虫为食。可以看出它既能消灭-些有害动物,也对某些经济动物有-定的危害,但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蟹,多为小型而经济价值不大的种类,因而该蛙对有益动物危害不大。海陆蛙体形中等而肥壮,是当地群众经常捕食的蛙类之-,市场上常有出售者。

分类讨论

讨论 陈兼善(1956)的《台湾脊椎动物志》中记载中国台湾的台北、新竹、花莲、台南有本种(其种名记载为Rana cancrivora Gravenhorst)分布。此后,台湾出版了多部有关两栖动物的著作,均未记载台湾有该种蛙的分布区。因此,本种在台湾的分布点属于可疑记录,有待进-步调查和研究。